最近黑茶大業(yè)在湖南衛(wèi)視播出,對于愛好安化黑茶的朋友來說又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。安化這座城市是以黑茶而聞名的,從從古代安化黑茶制茶工藝就被模仿。所以很多的客戶也關注安化黑茶老茶人與新茶人制茶的區(qū)別及特點。今天香木海創(chuàng)始人譚偉中先生作為新一代茶人把古代制茶工藝與現(xiàn)代工藝完美結合,自辦茶園譜寫安化黑茶的輝煌。下面香木海小編和大家分享下安化黑茶老茶人與新茶人的故事。
安化是先有茶再有縣,雖說產黑茶的歷史有上千年,但長期主要為全國茶商提供原材料黑毛茶和手工成品茶。直到1939年,民族危難當頭,彭先澤奉命開建茶廠,用機器壓制出第一塊本地磚茶,開啟了安化現(xiàn)代黑茶的征途。近百年,黑茶在市場大潮中沉浮,但一代代茶人在用自己的方式,當好守護人和傳承人。
資江岸邊,深冬天里寒氣逼人。但72歲的諶小豐,干勁不減當年。時隔28年,他的這家老茶廠,又重新飄出蒸制茶葉的香氣。
晉豐厚茶行第六代傳承人 諶小豐:你們手都抓住那個輪 來 飛起來一個看看
晉豐厚茶行第六代傳承人 諶小豐:40歲以上才看到過 40歲以下沒有看到過
這種半機械化的機壓磚工藝,已有上百年歷史,如今早被全自動生產線所替代。諶小豐是百年茶號晉豐厚的第六代傳承人。三十多年前,他就是靠這套設備制作“邊銷茶”,成為安化全縣第一個“萬元戶”。2018新年伊始,他希望把老廠房改造成博物館,用來展示黑茶加工的傳統(tǒng)工藝。
晉豐厚茶行第六代傳承人 諶小豐:要是按照傳統(tǒng)的工藝加工 它有種特殊香味 所以我們對這個茶有特殊感情
晉豐厚茶號,創(chuàng)辦于清嘉慶年間。當時的安化,云集了來自陜、甘、晉等地的茶號、茶莊300多家。這些大茶商貨通天下,使得安化黑茶聞名于世。晉豐厚就是最大的晉商茶號之一。在諶家老宅,至今還保留著晉商與安化黑茶,這段共生共榮的緣分印記。
晉豐厚茶行第六代傳承人 諶小豐:我們這個雕刻都是按照晉商的窗花雕刻的 那里面有那個楊家將 他們山西人喜歡雕這些東西。
復活百年老茶號,諶小豐做的還是傳統(tǒng)的千兩茶,但走的是一條新路子。這批去年四月份踩制的千兩茶,上個月才開售,比人家的千兩茶,晚了近半年時間上市。
晉豐厚茶行第六代傳承人 諶小豐:這個花很好看啊 你看這黃黃的 滿得很 發(fā)花茂盛嘛
諶小豐所說的“花”,俗稱“金花”,原本只在“茯磚”中生長。普通千兩茶制作周期一般不超過三個月,但要長出“金花”,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半年。金花是一種益生菌,諶小豐做了兩年的實驗,才掌握千兩茶發(fā)花的工藝。如今,“金花千兩”是這家“老字號”里的“新明星”。
晉豐厚茶行第六代傳承人 諶小豐:茶葉終究是一個健康之飲 對老百姓都有好處的 所以應該堅持下去
老茶人用新技術,讓老字號枯木逢春。而另一邊,也有新茶人潛心在傳統(tǒng)中,尋找啟發(fā)。
香木海芙蓉山茶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 譚偉中:你看 這個茶筍四、五寸長了 可以收了 這個長得很好
這些像豆芽菜一樣的茶苗,從茶果中鮮嫩長出,就是譚偉中按古籍中的描述,培育出的茶筍。唐代茶學家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有過記載:“茶之筍者,生爛石沃土,長四五寸。”希望掌握安化黑茶史上幾乎失傳的傳統(tǒng)工藝,譚偉中查閱了大量古籍。他自己估算,一本《茶經(jīng)》,就至少讀了600遍。雖說在茶廠里長大,但譚偉中最近五、六年才回到家鄉(xiāng)轉行做茶,在芙蓉山七十二峰之間,經(jīng)營這個生態(tài)有機茶園。在“黑茶界”
他只算是一名新兵。
香木海芙蓉山茶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 譚偉中:
我從工藝上面 就借鑒這些老祖宗的制茶工藝 他們的智慧 怎樣把這個茶的口感大眾化。
六個杯子喝茶,五杯是茶水,一杯是漱口的白水,這是譚偉中獨創(chuàng)的喝茶法。原本做金礦、地產生意的譚偉中,在開設茶廠前,花了六年時間研究黑茶。他收購了一批茶廠的老茶樣,每次對比品鑒五個樣本,曾經(jīng)一年內,嘗過從1948年到1993年間的上萬種茶樣。
香木海芙蓉山茶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 譚偉中:發(fā)現(xiàn)天底下的好茶 原來都是一個味 找到了好茶的標準 原來它是一種自然的味道
要找到自然的味道,譚偉中自己動手設計改造了32種專利茶葉加工設備。隨后,唐宋時期的制茶古藝,在他的工廠里一一恢復。工藝雖然傳統(tǒng),但他的黑茶,造型相當“任性”。除了常見的磚型和長筒形,還有這些巧克力茶、方塊茶、果子茶,一改黑茶粗枝大葉的傳統(tǒng)印象。
香木海芙蓉山茶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 譚偉中:我就是想讓更多的人,原來看不起安化黑茶的人,能看得起,因為這個東西畢竟是個人類的健康之飲。如需了解更多關于安化黑茶紀錄片相關報道可以閱讀下《湖南衛(wèi)視新聞聯(lián)播紀錄片黑茶大業(yè)報道香木海安化黑茶》.